1894年,由朝鮮問題引發的中日矛盾終於爆發為全面戰爭,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,定遠艦自然成為日本海軍的首要打擊目標。
9月17日,黃海海戰爆發,那天,定遠艦與日本聯合艦隊展開了激烈交戰。
艦長劉步蟾站在艦橋上,冷靜地下達著一道道命令,炮聲隆隆,硝煙瀰漫,定遠艦的主炮不斷向敵艦傾瀉著火力。
然而,儘管在火力上占有優勢,但由於指揮不當和訓練不足,北洋水師還是落入了下風,定遠艦雖然奮勇作戰,但最終未能改變戰局。
當天傍晚,帶著滿身傷痕的定遠艦艱難地駛回了港口。
隨著戰事的推進,北洋水師被迫退守威海衛,1895年1月30日,日軍發起了威海衛海戰。
此時的定遠艦已經彈藥不足,士氣低落,在一次遭遇戰中,定遠艦不幸被日本魚雷艇擊中,擱淺在了劉公島附近的淺灘上。
1895年2月9日,眼看大勢已去,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做出了悲壯的決定——自爆沉船。
他們要用這種方式,確保戰艦不落入敵手,劉步蟾最後一次環視了艦橋,目光在每一個忠誠的士兵臉上停留,他知道,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。
隨著一聲巨響,這艘曾經的「亞洲第一巨艦」帶著無數將士的英魂,沉入了威海灣冰冷的海底,而劉步蟾也在定遠艦沉沒的同時自殺殉國。
定遠艦的沉沒,成為了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縮影,124年過去了,人們幾乎要遺忘這段歷史。
直到2013年,國家文物局啟動了甲午沉艦水下考古項目,定遠艦才重新進入公眾視野。